国务院环保整治出重拳 70%原料药企将遭淘汰

浏览量:11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17-08-10

医药网8月9日讯 8月7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启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查工作。据环保网官方消息称,已经组建8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兵团)开展督察进驻工作,实现对全国各省(区、市)督察全覆盖。此次督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在今天,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已经率先进驻四川展开督察工作。根据安排,8个中央环保督察组将于接下来的一周陆续进入各省市。

 
    在此前的督查中,北方药业被树立为典型,对该企业5名监管人员实行监视居住,2名高管人员进行取保候审,并对北方药业采取停产整治措施,明确达不到整改要求不能复产。而这一次依然会在医药行业抓典型。
 
    医药行业向来是被环保督查的重点,而原料药企业则是重中之重。就目前国家层面的对环保的要求是铁拳出击,治污决心空前。据此前的要求,截止6月底,京津冀周边地区28个城市均核查出“散”、“乱”、“污”企业,共约有17.6万家。环保部的要求是,对于无法升级改造达标排放的企业,今年9月底前一律关闭。
 
    环保的升级,为医药产业带来的是原料药行业洗牌。时间往前推三五年,原料药企业为了规避环保压力,逐步将生产基地由沿海地区转向了内蒙、甘肃等经济欠发达的西北,但现在环保全国一盘棋,而非各地标准不一的时代,在这轮的环保升级中,一大批小型原料药企业将被彻底踢出局。
 
    浙江台州向来是原料药企业颇为集中的地区,在2001年之前有2000余家制药企业,主要以生产原料药和中间体的中小企业为主,但在今年台州市更换环保部门领导之后,加大环保整治力度,台州关停近千家医药化工厂,截止目前仅剩百余家。台州环保治理对原料药企业的威力可见一斑。
 
    那么,在当前的环保整顿下,全国会有多少家原料药企业出局?未来那些企业会成为真正的赢家?
 
    1、环保重拳下,70%的原料药企出局!
 
    对于环保的整治,除了国家层面排除督察组之外,近期,国务院还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该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提到,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采取措施,治理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未落实防治环境污染措施、未建设相馆配套环境保护措施等制定了明确的罚款条例。新修订的条例中,企业一旦不能达到要求,则是有“责令关闭”的风险。
 
    从整体环保的要求角度而言,决定原料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绝非简简单单的产品问题,而是环保,企业污染控制能力决定了原料药企业能否持续的保持良好的发展。
 
    近期价格处于低迷状态的VE和硫氰酸红霉素也正在因为环保显出涨价潜力。我国大部分VE产能集中在浙江地区,而中央环保组近日已经入驻浙江,环保重压必将使得部分浙江地区部分VE厂家停产检修,未来市场将呈现小幅反弹。
 
    再如硫氰酸红霉素,目前国内产能总体供大于求,但因其污染处理成本高,近两年国内外多家企业退出硫氰酸红霉素生产,产业集中度上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环保设备的科伦药业将成为行业领军者。
 
    事实上,环保成本加大带来的行业大洗牌以及龙头凸显的威力在几年前就已经显现。
 
    以原料药代表性企业海正和新和成为例,海正药业2015年环保支出相对2013年增长超过50%,新和成2015年环保支出增幅较2013年增幅超过3倍。环保投入包括前期的设备投入和后期的持续人力、资源投入,收入规模小的企业无法承担,再加上此前原料药门槛低、利润薄,企业应对产品升级开发和环保的动力严重不足,关停是最常见的选择。
 
    在4年前的2013年,随着大宗原料药出口额不断刷新负增长记录,行业人士曾预料原料药下滑颓势无法逆转,企业不转型就是在等死。而早有看到风口的企业在原料药市场风头正盛的2000年左右就开始谋求转型,其中,海正药业联手外资谋求创新药业、华海药业主攻制剂出口、石药集团走向原料药制剂一体化。
 
    “不环保就会死。”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执行会长潘广成曾告诉《E药经理人》,“新环保法实施后,原料药企业环保投入在不断增加。”环保要求提高了原料药行业的技术壁垒,迫使企业通过环保技术和工艺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原料药行业正在摆脱散乱无序、低价竞争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原料药品种迎来涨价潮,企业一旦能跨过环保门槛,也将迎来有别于转型的新一轮发展良机。
 
    此前,科伦药业在新疆构建自己的抗生素中间体生产基地,就是因为环保的要求,致使其深陷其中,慢于盈利预期,至今在环保方面投入已经超过20亿元,这个数据对于任何一家原料药企业来说绝非小数目,尤其是那些小型原料药企业。
 
    现在,不仅仅是台州一个区域内加大环保整治力度,而是全国整治。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原料药企业,小型企业占比为77.04%,但收入却仅占40%。而大型企业以4.17%的数量规模,却占整个原料药总收入的33%。所以,从全国整治力度,以及台州案例所呈现的数据,至少原料药市场中77.04%的小型企业将被首先淘汰出局,这绝非危言耸听,在国家大力整顿环保的当下,或许出局的企业会大于这个数字。
 
    2、洗牌之后的赢家是谁?
 
    对于原料药行业而言,往前推三五年,那一定是一个不转型必死的年代。石药集团、华海药业等一大批企业被称之为原料药企业中转型的典范,但是现在毫不讳言地说,不转型也会活得很好,不过,这得分是谁。
 
    此次环保部督查的山东、浙江等地是我国维生素原料药企业密集分布的区域,随着环保标准的再次趋严,许多维生素原料生产厂商不得不停产检修,使部分维生素品种供应吃紧,部分厂家已经停止报价密切观望,也有部分供应商纷纷囤货,捂货待涨,不断抬高维生素报价。实际上,有业内人士曾表示,自2016年11月武汉国际原料药展会以来,各龙头企业纷纷上调产品价格,或停止报价,捂盘待涨。
 
    2016年11月1日以来,哈药集团制药总厂上调青霉素工业盐价格至50元/BOU;国内维生素B1厂家停止对外报价,维生素B1涨价预期增强;中化帝斯曼制药将统一上调头孢类原料药价格;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上调口服头孢原料药价格,头孢氨苄最新报价300元/公斤;头孢拉啶价格稳定390元~395元/公斤;头孢羟氨苄价格430元~440元/公斤。
 
    很明显,环保整治力度的加大,必然会淘汰一大批中小型,无力于环保升级的企业,这批企业将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被清除出局,他们留下来的市场则会被那些现在手握重金、大力提升自己对环保能力的企业抢夺。
 
    这种因环保问题而使得优秀企业胜出、行业集中度提升的例子,在过去也数见不鲜。以林可霉素为例,林可霉素国内历史产量在1500-4000吨之间,主要生产厂家包括南阳普康药业、河南天方药业两家,产能均在1000吨以上。受前期环保事件影响,南阳市政府责令南阳普康药业在2014年12月31日前停产。停产的南阳普康药业是的之后林可霉素供给下降,2015年林可霉素价格便大幅上涨,让河南天方药业赚得盆满钵满。
 
    其实,现在一大批原料药龙头企业已经享受到了环保整治带来的红利。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6年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16年我国医药工业规上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5.6%,而原料药行业增长了25.9%。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于行业整体的情况下,原料药企业的利润增速却跑在了行业前头,显然,价格因素功不可没。
 
    数据显示,目前新三板共有63家主营业务为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的企业,其中以中间体(原料药的上游)为主营业务的有31家,以原料药为主的32家。从几家原料药企业的年报中可以看出,从2016年开始的这波原料药涨价潮让他们迎来了新的赚钱潮。
 
    其实,未来怎样的原料药企业会赚钱,已经一目了然。随着环保压力的进一步增大,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产能将逐步退出,而一些龙头企业,其治污水平较高,环保因素对其影响相对较小,随着小产能的逐渐退出,维生素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则有望持续受益。